戰備隧道


  角板山行館未對外開放之前,就已經不斷地傳聞地下有特別的軍事建築及逃生隧道可通達大漢溪谷,由於軍事管制外人不得而知,而顯得神秘。如今戰備隧道的開放,厚重的防彈鋼板、預留的機關槍孔,及路口守衛碉堡、洞口防彈牆,在在顯示當年先總統蔣公撤退台灣後,安全第一的考量。

  角板山行館當年興建的規劃,為保護蔣公的安全,防止西安事變遭張學良生擒事件的再次發生,行館下方構築了一調逃生戰備隧道,隧道全長僅有短短的數百公尺,但沿途多層的厚重防彈鋼板及回擊槍孔、洞口防彈牆設計,都是十分先進的軍事防禦觀念,也是成為研究軍事史、近代史學者們田野調查的重點。

  出隧道口後,延山壁向下行走石階,可直通大漢溪河岸,或者走吊橋至對岸的溪口台地,或撘乘可航行至石門水庫大壩,這條逃生路線現已成為熱門的觀光路線。為展現角板山當地泰雅族原住民的文化風貌,戰備隧道兩側線在已用原住民圖騰重新上妝,豐富色彩點亮活潑輕鬆的氣息,值得一探。


版權所有©2009桃園縣政府觀光行銷處

梅臺思親


  角板山行館往大漢溪河谷方向前行,公園的角落裡有座特別的白色涼亭,還有管理單位設置的解說牌,這就是著名的思親亭。許多四、五年級生在國語課本裡讀過的「梅臺思親」一文,作者先總統經國先生在蔣公逝世後,居喪期間多次來到這兒,眺望著溪口台地,回想起國家的艱難,與父親生前的互動而多所感念,寫下這篇令人動容的文章。

  思親亭是眺望大漢溪對岸溪口台地的最佳位置,也是蔣公思念故鄉,公餘與夫人經常停留休憩,即在此策畫國家大計的地方。蔣公崩逝後,經國先生回到角板山小亭追思親恩,後來就更名為思親亭。美當天晴遙望山景,清新恬淡十分舒暢。


版權所有©2009桃園縣政府觀光行銷處

角板山行館


  復興鄉的角板山行館,是桃園兩蔣文化園區的最後一站,也是最多經典故事的發生地點,有酷似浙江奉化溪口鎮的溪口台地,有因應西安事變歷史借鏡而衍生出來的戰備隧道與逃生路徑,讓角板山行館豐富了她的內涵。
  角板山在地理位置上是桃園台地往復興鄉山區的中繼點,因居高臨下俯瞰大漢溪河谷及石門水庫的戰略位置,加上對岸溪口台地酷似家鄉的因素,於是成為先總統蔣公行館的首選。

  早期角板山復興賓館是在今日的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現址,而後先總統蔣公因為喜歡目前行館的風光酷似溪口,才興建角板山行館。行館有早期兩蔣與夫人的文物、照片、影片及生活史料系統的建置與介紹,深具觀光魅力。復興賓館則於數年前的衣場大火燒個精光,所以改建角板山青年活動中心,門前還留有蔣公與夫人「合抱」的夫妻樹,也是觀光客必留影的重要景點。


  來到行館除了參觀兩蔣文物與史料,園區在桃園縣政府規劃下,邀集國內外十二位知名雕塑家,留下更具特色意義的作品,完成台灣首座國際級的彫刻公園,更添藝術氣息。還有茂密的海樹林,每當寒冬來臨,枝頭吐蕊綻放迷人芳香,呈現十分雅致的空間語彙。


版權所有©2009桃園縣政府觀光行銷處

後慈湖


  許多遊客來過慈湖,但可能還不知道在陵寢的後方,越過小丘,有一處別有洞天的世外桃源,那就是後慈湖。

  向來列為軍事管制區,也是六零年代國防部國光計畫中,反攻大陸時作為疏散用途的戰備用地,並由總統府於民國52年起陸續興建五棟戰備辦公室。

  安全顧慮下,後慈湖己少在公開的媒體中留下任何資料,並封鎖了近半世紀,也因此蒙上了一層級神秘的面紗。近來因外在環境改變,及觀光產業的發達,後慈湖的美,也開始與世人見面,只要申請核准,就能由專業導覽人員陪同認識這裡的歷史及生態。


  由陵寢側面的小徑進入,隨著先總統蔣公曾經走過的路徑,兩邊原始林豐富的林相,最適合來趟森林浴,而五棟戰備辦公室也將改裝成不同主題的展覽館,民國98年4月開放,讓人們更貼近歷史原貌。

  靜謐的後慈湖水映照輕疊山巒,依然美得和人心弦,岸邊筆直的檸檬鞍是蔣夫人由澳洲移植過來的品種,一層層的碼頭步階,還有肖楠木步道,是由先總統蔣公夫妻平日攜手散佈的路徑。未曾被破壞的豐富動、植物生態,人面蜘蛛、鳥、蛙、蟲、蝶,共構這處後花園的休閒美地。


版權所有©2009桃園縣政府觀光行銷處

慈湖陵寢


  每個人來到慈湖的目的都不一樣,上了年紀的老兵,懷念當年的軍旅生活,年輕的遊客欣賞那步伐整齊劃一、象徵威嚴的儀隊交接典禮,還有外國的觀光客,則好奇著這裡所有威權時期的意象,透過相機不斷地捕捉和台灣歷史相關的任何畫面。

  慈湖原稱埤尾,因臨百吉隧道又稱為動口,先總統蔣公善愛此地景致酷似故鄉奉化,於民國48年完成「慈湖行館」,位司念慈母王夫人,於民國51年改名為慈湖,民國64年奉厝後改為慈湖陵寢。陵寢依山面水,坐北朝南,為仿四合院閩浙形式的磚造紅瓦平房,左右圓洞門可至側院,後方山壁設有一處防空避難所。

  早期因軍事管制,保留了相當原味的原始風貌,前、後慈湖生態環境豐富,林木繁盛又有著神秘與清幽的氣息,尤其每逢秋冬之際,楓紅染山頭更是十分美麗。除了謁陵的目的,慈湖最主要的觀光焦點,還是在陵寢樸實的浙閩混何式建築風格,以及三軍儀隊換班執勤時的花式操槍表演,不僅吸引許多國內外遊客專程來此欣賞,更有不少專業攝影師不遠千里前來捕捉這不怒而威的經典畫面。


版權所有©2009桃園縣政府觀光行銷處

蔣家菜


  為了讓喜愛兩蔣文化的遊客能深入體驗早年先總統蔣公的生活方式,在美食部份,桃園縣政府重新讓傳統浙江口味「蔣家菜」上桌,一據文獻及總統廚師們的記憶,蔣公最愛吃的大肉麵、奉化烤芋頭、雞油炒飯三道主菜,及牛肉茶點心,再度面世,特別的浙江蔡口感,直得全家人一起來分享。

  大肉麵是每年蔣公誕辰時,廚房裡的大廚特別準備的壽麵,用大控肉加上香Q滑嫩的圓麵條,再淋上清淡的大骨湯頭,真是絕配。而雞油炒飯則是蔣家在出遊時,自己下廚最喜愛烹調的主食,用雞油直接拌飯翻炒,讓飯粒圓潤細緻、裹上香郁,一口接一口十分對味。

  奉化烤芋頭則有濃濃的浙江家鄉味,只需要將山芋頭烤熟後,沾醬油直接食用,就是一道美味。至於飯後的牛肉茶則要熬燉兩小時以上,將肉汁融入湯茶之中,清爽、簡單又具特色的吃法,深深體會不平凡的人,最平凡的生活。蔣家菜重溫了當年歷史人物的美食藝術,在桃園中信大飯店及慈湖遊客中心的黃埔食堂內,遊客還可以吃得到先總統經國先生最愛吃的獅子頭。


版權所有©2009桃園縣政府觀光行銷處

慈湖遊客中心


  遊走兩蔣文化園區,深入認識兩位人物與一個家族,是踏入台灣當代史之源,尋覓納曾是雲閣之上的過去,而來到了慈湖遊客中心,將與這段歷史更加私密的,對談。

  遊客中心那閩南式建築風格,延續自先總統蔣公的鄉愁,紅磚的純樸踏實則展現了兩蔣的個性,遊客中心雖是新建築,還是貼著蔣公的味兒。展覽廳裡從抗戰的點滴,一直紀錄到台灣解嚴,黑白的老舊照片,訴說著動盪時代的啟承轉節,猶記歷史課文所提及的片段,隨著牆上的文字、玻璃櫃內的物品,鉅細靡遺的補齊。

  歷史本身就帶著一點沉重與嚴肅,轉個彎,猶客中心裡還是有輕鬆愜意的地方,北廂房是黃埔餐廳,點滿一桌子蔣家菜,一享傳統江浙口味;另一邊南廂房賣的是紀念品,融入新思潮的創意商品,將過去兩蔣威權的形象轉化親切,也讓兩蔣文化之旅的回憶化為實體,輕鬆帶回家。


版權所有©2009桃園縣政府觀光行銷處

慈湖紀念雕塑公園


  以一個人物為主題,收集來自各地的雕像,慈湖紀念雕塑公園是世界第一例,也說明先總統蔣公在台灣歷史的重要地位。時間的洪流逐漸掩沒當年,但背後的故事與藝術價值卻無法抹去,遊走在一尊尊雕像之間,洽似回味蔣公戎馬一生,風光而燦爛的時空,就活生生展現眼前。

  蔣公的故事也透過雕塑流傳,每一尊形姿坐或站,靜或動,嚴肅或和藹,慷慨激昂或手持書卷,雖然故人已長逝,每一個姿態讓這一位當代人物,好像活了過來,紀念成了永恆。

  除了人物,還有藍天、綠地與湖色風光,炎熱時可以在親水公園消暑氣,涼爽時漫步公園步道儘享悠閒。即便是細雨綿綿,駐立湖畔靜觀漣漪陣陣,亦或是遠眺山嵐迷濛,無處不是風情。

  雕塑公園因為大片親水區的襯托,是整個慈湖園區最軟性的景點,往孩童追逐時所發出的笑聲,稍解了慈湖肅靜的一面,也是依家子人在這裡享受陽光與綠草如茵的幸福地,每尊雕像已成了絕版作品,來這裡玩一定要帶相機,才能捕捉那不同時空重疊的畫面。

版權所有©2009桃園縣政府觀光行銷處

大溪陵寢



  先總統經國先生的樸實無華,完全投射在大溪陵寢的簡單性格,梅香淡雅,龍柏清幽,一池湖水映照山光,完全呈現他「民胞物與」的情懷。



  大溪陵寢原名「頭寮賓館」,原為總統府大溪檔案存放的地方,近年的228事件解密檔案,當年就是被保存在此。至民國68年資料使移轉到陽明山陽明書屋,後因經國先生長眠於此,才更名為大溪陵寢。過去,蔣氏父子的故事,總是帶一層神秘色彩,直至社會變遷與開放,退去戒嚴時代的保護色,其實,經國先生的儉樸,對照今日事局,更是令人懷念,四合院內看不見雕花窗框,屋簷也沒有龍鳳棲息,期間韻味好比名家手書,自成風雅。



黃記豬腳

來慈湖謁陵,離大溪陵寢不遠的黃記豬腳,是一些名人、達人、內行人都不會錯過的美食名店,用走路約3分鐘就到了。黃記豬腳滷製的豬腳有十分特殊的口感,皮Q肉嫩且不油膩,加上藝人、媒體加持,生意應接不暇。第二代老闆黃燕富滷豬腳的不傳絕招,完全不用中藥滷包,而是將豬腳川燙後用醬油膏、冰糖及可樂、青木瓜及獨家配方燜煮而成,肉質嫩甜不油膩。



版權所有©2009桃園縣政府觀光行銷處

大溪藝文之家


  在桃園,兩蔣的文物歷史是觀光的焦點,有的人是緬懷先人,有的人是了解歷史、記取教訓,不論如何解讀先總統蔣公與經國先生對台彎的影饗,要深入近代的台灣史,走入兩蔣文化園區,起站的大溪藝文之家,裡頭有許多你不知道的故事。



  座落在大溪公園與武德殿之間,藝文之家分為大溪公會堂、蔣公行館及管理員室三大部分。這裡也是蔣公下野到台灣後,第一個下榻的地方,而更增其歷史地位。其中,公會堂元建於西元1921年,改建於1932年(昭和7年),建築本體採用紅磚與白色水平灰泥帶裝飾,屬於原自英國安妮女王樣式的「辰野式」風格。日治時期提供市街住民集會、典禮等公眾活動使用。光復後被徵借為蔣公行館。



  除了位於大溪老街區、中正公園旁邊的交通便利性,園區內豐富的兩蔣文物、歷史照片、器物展覽,使人大開眼界。因建築物被徵借,開始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也更具歷史價值。1978年改設為蔣公紀念館,2004年再經桃園縣政府公告為歷史建築,2005年10月整建重新開放,命名為「大溪藝文之家」,成為桃園縣地方文化館之ㄧ。



  來到這裡平日坐在大漢溪畔,啜飲咖啡、看著美景、展覽與品嚐美食的饗宴,體會一下恬淡舒適的優閒假日,也是十分有趣。


版權所有©2009桃園縣政府觀光行銷處